推荐序 & 译者序

这部分很好地介绍了本书,也含有一些不错的观点,所以对这部分也做了笔记。

  • 关于元认知
    •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可用于对当前认知进行监控。
    • 认知科学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一阶操作,也就是“认知”本身,你感知的、你记忆的、你学习的、你思考的。第二类是二阶操作,称之为“元认知”,即对自己当前的认知进行监控。“元认知”也就是认知的认知。
    • 卢曼卡片盒写作法通过新增加的这个盒子,能够更好地对“元认知”的内容进行保存和加工。一个盒子用于保存内容本身;一个盒子用于监控内容。
  • 记忆的两种基本机制:存储与提取
    • 存储强度(重复记忆)与提取强度(建立内容间的联系),介于新手和专家间,需要将两种方式适当配比。
    • 存入越困难,提取越简单;存入越容易,提取越困难。
    • “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 卢曼经常使用的索引类型
    • 第一类是主题索引 MOC(Map Of Content)。当某个主题的内容积累得足够丰富,卢曼就会做一张主题索引卡,对这个主题进行概览。主题索引卡上会汇集所有相关笔记的编码或链接,每条笔记会用一两个词或一个短句简要说明核心内容。这类索引,相当于给了你一个进入某一主题的入口
    • 第二类与主题索引类似,只不过不是对某一主题的概览,而是针对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的所有不同主题进行概览
    • 第三类是在当前卡片上做索引,标明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是什么、后一条是什么(这些卡片在盒子里的位置可能并不挨着)。
    • 第四类,也是最常用的索引形式,就是简单的“笔记笔记”连接。两条笔记可能完全没有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新思路。
  • 卡片盒并非一种技巧,而是一种系统
    •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
    • 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 记笔记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
    • 自己的思考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同于原始的知识,有时哪怕是精简一下语言,调整一下语序,使得下一次再查看时不需要花费和第一次一样多的时间,那么我们花在第一次学习上的时间也就有了价值。
  • 本书的核心
    • 将记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类。
  • 惰性知识(书摘等碎片类知识)
    • 网上的书摘,有很多看上去是干货,但很多时候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语境,则很难找到实践上的契合点,这样的「惰性知识」很难为己所用。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看上去重点不多,但要写成一本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原因。
  • 心理学上成功模仿的四要素
    • 观察、保持、复现和动机
  • 自控力与环境的关系
    • 自控和自律与环境的关系远比与个人的关系要更大,当周围没有美食诱惑的时候,自然不需要拒绝美食。
  • 提升自控力的方法
    • 1、改变环境
    • 2、当你特别想做某事时,是不需要意志力的
  • 意志力与成功的关系
    • 当你做一件事根本都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
    • 所以说,找到自己热爱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章 绪论

本书大量使用洞见一词,由 insight 翻译而来,这里的洞见可以理解为深入的想法或看法。

关于写作,你需要知道的

  • 笔记应该具有优秀的结构
    • 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写作宝库。这样不需要记住每件事情,从而把大脑从记忆负担中解脱出来。不必记住所有东西,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文章更重要的部分:内容、论点和想法。
  • 写作计划与写作流程
    • 不制定写作计划,并不意味着乱写一气,关键在于是否构建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写作的驱动力
    • 成为真正的高手,而不是一个计划至上者。
  • 优秀的学生不满足于浅尝辄止
    • 要经常越过学科的藩篱去窥探外界。因此需要一个系统来跟进不断增加的信息库。
    • 成绩差的学生却没有这个烦恼,因为他们只在本学科领域内打转。
    • 成绩差的学生对自己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只有当他们接触外面大量的知识,才能看到自己所学之匮乏。
    • 邓宁——克鲁格效应:成绩差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那些努力过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 用简化的结构搭建复杂的内容
    • 好的解决方案往往简单且出人意料
    • 方法 1,本书的核心:卢曼卡片盒笔记技术。
    • 方法 2,改变工具所涉及的日常工作流程。
  • GTD 中强调了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 GTD 的原则是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 GTD 不能简单应用到写作上
    • GTD 依赖明确的目标,而写作所需要的洞见则无法明确地预先界定。
  • GTD 的启示
    • 成功组织的秘诀在于整体观:所有的事情都要处理好,否则被忽视的部分会阻碍我们,导致不重要的事情最后也变得紧急。
    • 所有我们也需要一个全面的笔记系统,这样的系统适合开放式的写作、学习和思考过程。
  • 卢曼卡片盒
    • 卢曼发现使用传统的方式记笔记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它开始记在一个个的卡片上。
    • 后来他又发展出新的用法。他意识到一条笔记得有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可能来自于其他地方,因此他开始思考如何让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 卢曼卡片盒笔记是一套很简单的方法,但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习惯性地认为这么简单的方法不会奏效,其实不然,简单改变工作方式就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
  • 保持写作的掌控感需要开放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让思维固化)
    • 在写作过程中,开放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最初的想法中,尤其是以洞见为导向的写作(当你要写深刻的看法时),当收集到的材料越多,想法发生改变是非常正常的。
  • 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 再次强调工作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并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通过创造环境来避免阻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根本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卡片盒使用手册

  • 卢曼笔记盒的主要元素
    • 两类卡片盒:1、文献卡片盒;2、主卡片盒,主要是针对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
    • 流程:阅读文献时做简要笔记,不久后查看简要笔记,并查看笔记与自己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最后转向主卡片盒,将每个想法分别写在一张卡片盒上。
    • 在记笔记时要注意已有的笔记,寻找之间的关联。
    • 最后一个要素:索引。作为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
  • 卡片盒与个人 wiki
    • 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有微妙差异,简单理解成同样的东西是错误的。

关于写作,你需要做的

  • 写作流程带来的差异
    • 善用卡片盒,相当于准备好了论文的初稿。
    • 没有合适的工作流程,相当于要从头准备初稿。
    • 比喻——如果你缺钱,就从储蓄罐里拿。
  • 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
    • 这些才是最关键的工作,记笔记并不是,笔记只是它们的具体成果。
  • 撰写论文的步骤
    • 1、记闪念笔记(脑海中的备忘录),把他们放到一个定义为「收集箱」的地方,稍后统一处理。时间宽裕时,也可以直接记录为永久笔记。
    • 2、记文献笔记。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对引文要格外挑剔,不仅仅是抄写,要真正理解其中含义。
    • 3、记永久笔记。打开卡片盒,查看前两步记的笔记(最好每天一次),思考它们与自己的研究、思考有哪些关联。
    • 4、把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
    • 5、从系统内部自下而上的发展主题。可以看看有什么、缺什么,有什么问题,不断加强自己的论点,并通过新获取的信息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论点。
    • 6、积累到足够多的能够确定一个主题的想法,这时主题基于拥有的素材,而非未阅读的文献中的未知想法。
    • 7、把笔记变成初稿,将其转换为连贯的内容。
    • 8、编辑、校对。
    • 在这个写作步骤的过程中,实际上并不是每次只写一个想法,在不同阶段会写出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真正优势所在。 每个想法都会增加群聚效应,吸收的信息更多,对我们未来理解、思考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 永久笔记的思考
    • 永久笔记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
  • 添加永久笔记的步骤
    • 1、把每条笔记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笔记后面。
    • 2、给相关笔记添加链接。
    • 3、建立索引页。

关于写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 卢曼卡片盒的核心理念
    • 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 好的工具并不是增加更多的功能和选择,而是帮助我们更加专注在主要的工作上,在这里主要的工作是:思考。
    • 卡片盒笔记系统提供了一个外置的工作台,让我们在其中进行思考,帮助我们完成大脑不擅长的工作——存储大部分客观信息。
    • 核心:专心思考的大脑+可靠的笔记系统。

关于写作,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要知道卡片笔记盒为什么有效
    • 仅知道卡片笔记盒如何工作或如何使用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它为什么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
    • 要知道方法的本质原理,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第二章 有效写作的四个基本原则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 做的好的话,学习本身就是做研究,要把一个研究公之于众就必须将它写出来。
  • 写作是探索性研究和一般性研究的媒介。
  • 专注于写作,并不意味着减少阅读或参加研讨会和讲座,它们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它们也是完成写作的一部分。
  • 专注于让事情为了写作这个目标而服务,则会努力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去学习。
  • 刻意练习是更好地工作的绝佳办法。
  • 即使不写文章,把写作当成重要的事情也会提高阅读、思考等方面的技能。

简洁是最重要的

  • 人们通常人为大变革由大的想法产生,但实际上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
    • 例子:集装箱的出现,这个想法看似很简单且不会奏效,结果却大大提高了安装货物和物流的效率。
    • 但使用集装箱需要改变船东所习惯的作业方式,否则不会奏效,不愿改变的船东就像用传统方法记笔记的人。
    • 卡片盒就像学术界的集装箱。
  • 传统笔记与卡片笔记的几个区别
    • 传统的笔记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把某条主题即在某个主题下,而卡片盒笔记系统的主要问题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再见到它
    • 传统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意图搜索的东西,而卡片盒笔记是为了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
  • 卡片盒笔记自下而上的组织,达到群聚效应时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 要达到群聚效应需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 闪念笔记: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随意地写。
    • 永久笔记:这种笔记以永久可以理解的方式包含必要的信息,且不会被扔掉。
    • 项目笔记:只与特定项目有关,项目结束后可以存档。
  • 记笔记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 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笔记,优点:想法不会丢失,缺点:每条笔记都划分成了永久笔记,没有做区分,优秀的笔记也会被淹没。
    • 只收集与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缺点:无法发展长期和重大的想法。
    • 把所有笔记都当作闪念笔记,笔记不经整理会越来越混乱。
    • 这三个错误的共同点,笔记越多,越难找到合适的笔记。笔记系统应该是记录的越多,笔记就越有用,就会有更多的想法组合在一起。
  • 重要的是要反思不同笔记类型的目的
    • 在你忙的时候,闪念笔记可以快速捕获想法。
    • 当确定最近不会再回顾它们的时候,也可以一开始就做一个适当的永久笔记。
    • 永久笔记不只是备忘录,而是包含实际观点和思想的文本,这是一个重要区别。
  • 把一个想法写下来的门槛必须尽可能的低。
  • 永久存放在卡片盒中的只有永久笔记和文献笔记。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

  • 一般的写作顺序:选定写作主题,规划方案,开始研究,开始写作。这过于理想化,实际上写作很难符合线性规划。
    • 做卡片盒笔记可以打破线性顺序。
    •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 能够长期适用的建议:在阅读时进行记录,把思想的发展落实到纸上,并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思想库。
  • 使用卡片盒笔记系统作为工作流程的优势
    • 从不知道写什么变成可以写的太多了。
    • 在写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想法,开放性的问题就会清晰可见。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 有时我们觉得工作正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只有投入越来越多的能量才能前进,而这其实可以反过来,让工作本身为我们提供动力。
  • 好的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 提供良性循环:积极的体验激励我们轻松地接受下一个任务
  • 试图用外部奖励哄骗自己去工作的解决方案都是短期和脆弱的。
    • 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可以动态循环并推动整个任务前进,所以一定要做自己有激情做的工作。
    • 在运动上,只要找到能带来良好体验的运动方式,人们就会愿意继续尝试,而不再需要消耗意志力。
  • 成长型思维
    • 寻求反馈,而不是回避反馈,是任何想要学习的人的第一美德。 更朴实的说法就是成长。
    • 长期成功的最可靠因素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积极寻求并接受反馈,是长期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无论这些反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相反对个人成长最大的阻碍是抱有「固定型思维」。
    • 拥抱成长的心态意味着要从变得更好中获得快乐(内在回报), 而非从赞美中(外在回报)。
  • 阅读中的反馈循环
    • 在阅读中进行记录,迫使我们思考读到的内容,检查自己的理解。
    • 不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容易误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
    • 写作是检验我们是否理解所读内容的最简单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理解的内容也是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
    • 这个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区分重要文本的能力,这方面能力越强,阅读效率就越高。
  • 卡片盒不是简单的笔记集合
    • 使用卡片盒,不只是提取具体的笔记,更重要的是要指向相关的论据,让思想交融并产生洞见。
    • 我们的学习与卡片盒步调一致,这是与维基百科的另一大区别。

第三章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关联的任务

  • 全程贯注于每一项任务。媒体等干扰因素,使得我们提升注意力的机会越来越少。
  • 不要一心多用
    • 并行处理任务时,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计算机在多线程切换时也有性能损耗,人脑在这方面无法跟计算机相比。
  • 写论文不仅是在键盘上打字,还包括阅读、理解、思考、组织、编辑、修正等等过程,写代码也是类似的,每件具体的事情所需消耗的注意力不同,我们不能同时关注多件事情。
    • 要避免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训练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
    • 摆正心态,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使其更具有结构性。
  • 心流状态——毫不费力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 卡片盒笔记提供了清晰的工作结构,可以成为浮躁心灵的避风港,让我们更加专注。

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关注度

  • 比如写作和校对需要不同的注意力
    • 在写作阶段,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上。如果过早地反复修正,就很难写出东西。
    • 专业人士等到校对的时候才开始扮演批评家,这样一次只专注于做一件事。
    • 校对需要的是更专注的注意力,写作中需要寻找合适的词语则需要更多的漂浮注意力。
  • 整合与发展思路的任务更具有联想性和创造性,需要的注意力也截然不同。
  • 为了掌握写作的艺术,必须能够随时采用适合的注意力和关注点。
    • 艺术和科学都需要「集中的注意力」和「漂浮的注意力」,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都具备切换不同注意力的能力。
  • 创造力的关键:能够在开放、活泼的思维和传统的分析框架之间灵活切换。

做专家,不做计划制定者

  • 只遵循线性安排无法学会高效的写作艺术。
  • 教师们容易把循规蹈矩当作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 新手缺乏经验,只能遵守老师所教导的规则。
  • 专家已经内化了必要的知识,可以下意识的思考自己的选择,可以依靠直觉来做决定。
  • 经验越多,越能依靠直觉,真正的专家不做计划。

写下来为大脑减负

  • 心理学家关于短期记忆容量的看法——我们最多可以在脑海中保存 5-9 件事情。
  • 理解的东西更容易记住,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卢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建立这类有意义的联系。
  • 日常信息的组织方式对长期和短期记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 未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未完成任务的想法所干扰。
  • 解决未完成任务干扰注意力的办法
    • 将未完成的任务写下来,可以说服我们的大脑停止思考它,让大脑相信它会在接下来得到处理。
    • 通过记录想法,将想法从脑海中清除,给大脑减负,这也是 GTD 系统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 用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把待办事项记录进去。
  • 卡片盒笔记的工作方式
    • 将写作这个不确定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任务。
    • 确保始终把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包括与可能与进一步研究存在联系的内容。
    • 通过这两步,使我们不需要在脑海中记下事情,也可以从上次停止的地方重新开始任务,这是把事情外化的优势。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放心休息,休息又可让大脑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从而可以接受新信息。
  • 反过来利用「未完成任务」
    • 刻意在脑海中保留未完成的任务,有机会以灵光乍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 利用大脑处理未完成任务的特别,我们可以避免分心,也可以刻意保留关键的任务,使我们在做其他任务时可能顺带解决它。

减少做决定

  • 大脑的三个有限资源:注意力、短期记忆、意志力。
  • 可靠的工作环境对注意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的消耗都较小。
  • 决策力是最令人疲惫和厌倦的工作之一。
    • 避免在小事上花时间做决策,将决策力资源留给重要的事情。
  • 选择一个笔记工作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期间的决策数量。
    • 用同样的方式做闪念笔记、用同样的方式提取文章要点等等,使我们再做这些工作时不再需要决策。

阅读和理解

阅读时手中要有笔

  • 写论文,只需对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要写一篇好的草稿只需把笔记变成连贯的问题;要像获得连贯的文字,只需重新整理卡片盒中的笔记;所以在阅读时手里要有一只笔,即时刻记录。
  • 卡片盒的内容越丰富,思维就越丰富,它应该是一个想法生成器。
  • 卡片盒中的永久笔记有独立的意义,可以被单独理解。
  • 在打草稿时,从卡片盒中取材应是一种与笔记对话的过程,而非机械的复制。
  • 放到卡片盒中的文字必须用我们的话转述,如此这些观点才能融入我们的思维。
  • 文献笔记与卡片盒中的永久笔记分开,笔记内容贴近原文,但也要参照永久笔记的思路。
  • 翻阅笔记时应当寻找卡片盒中可能存在的联系。
  • 如何记文献笔记
    • 如何记取决于文本的特别和需要它的目的(一般可以是为写永久笔记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
    • 提炼信息、快速识别、理解能力、和描述主要观点的能力对于记文献笔记至关重要。
    • 当阅读新的主题时,往往记的比平常多,不容易抓住重点,但不必为此担心,可将其看作对理解能力的刻意练习。
    •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反思文本的字面内容和深层含义。
    • 文献笔记应该简短而有助于写永久笔记。文献笔记为永久笔记服务,不应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
  • 文献笔记的意义
    • 读书没做笔记,则对写作几乎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
  • 研究表明手写似乎有助于理解,记的慢反而有助于思考所学到的内容,记得快可能忽略了思考,所以在记录时不能忽略了思考。

保持开放的心态

  • 确认偏差
    • 确认偏差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记笔记,容易记录与自己想法一致的文字。
    • 优秀的科学家也无法摆脱这一点,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措施。
  • 处理确认偏差
    • 遇到与自己的结论相反的事实或思想时,应该将它记下来,因为这些记忆很容易溜走。
    • 借助外部系统发现我们的心理局限性。
  • 处理写作中的确认偏差
    • 首先,将写作过程颠倒,即基于有用的草稿写作。
    • 其次,把寻找用于证实的信息转变为寻找所有相关信息。
    • 线性地写作必然导致更多的确认偏差。
    • 乐见不一样的想法。
    • 以相关与否为标准,而非反对与否。
  • 寻求洞见最重要的一步:将发现论点和想法的工作方式从自上而下改为自下而上
  • 集中精力实现卡片盒的群聚效应
    • 确保任务已分解,专注于理解所阅读的文本。
    • 确保做好笔记。
    • 建立笔记间的联系。
  • 卡片盒对习惯的一大改变:将注意力从预设立场转移到卡片盒上的开放性联系
  • 卡片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越能把我们的思想带的更远。
  • 比起单一角度的文章,借正反双方的热烈讨论更能写出一篇有趣的文章。
  • 在详细阐述之前就能提出的想法,很难写出有趣的东西,也不值得发表。

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

  • 启蒙运动的座右铭——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
    • 运用理解能力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挑战。
  • 必须有意识、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要提取广泛且有联系的参考资料,必须能够跟踪反复出现的问题。
  • 最好的方法不是摘录,而是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浓缩重写。
  • 抓住要点的能力越强,记笔记的速度就越快,做卡片盒笔记这样的刻意练习可以提升该能力。
  • 这种能力不仅限于写作,对讲话和思考也大有帮助。
  • 对信息进行重新架构比拥有学识更重要,这是将知识用于实践的前提。

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的理解

  • 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费曼
  • 阅读的时候做记录相当于一次演讲。
    • 做永久笔记应假定面向的读者对原文背景不清楚,区别在于这里的读者也包括自己,因为自己也很快会忘记所记录的内容。
  • 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观点。
  • 重复阅读是危险的,要特别注意它会让我们相信自己真的理解了。
    • 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自己更聪明、更博学的错觉。实际上当我们真正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时,这种良好的感觉可能就会消失,这能够真正检验自己是否理解了。
  • 写下来虽然需要时间,但不写下来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浪费,不要让阅读变成无效的。

在阅读过程中学习

  • 只有去做才能学。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革命性理念。
    • 学习需要努力,需要将新旧想法产生联系,但学校却一直在归类和整理信息以让学习更容易。这像快餐一样,不美味没营养,只是方便。
    • 用非常规、间隔、引入情境、用测试而非演示等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先阻碍学习,但随后促进学习,往往获得更好的效果。
  • 在不知道如何问答问题之前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记住答案。
    • 当付出了努力时更容易记住答案。
  • 与其重复阅读(死记硬背),不如去运动,运动有助于将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
  • 为学而写,是「详细阐释法」的另一个说法。
    • 写作、记笔记和思考如何将想法联系起来,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详细阐释法」。
  • 卡片盒只存储事实和信息,并不能代替思考,它是帮助思考的工具,用于促进学习。
    • 大脑和卡片盒有明确的分工。

记卡片盒笔记

  • 好的阅读方法在于是否有超越文本既定框架的思考能力。
    • 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
    • 看到局限性,看到文本未提到的东西。
  • 超越文本既定框架思考的方法
    • 在语境中理解信息。
    • 将它们于不同语境下的其他想法联系起来,提出作者尚未提出的问题。

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

  • 学术写作不同于虚构类写作,不能分解为「每天一页」,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完成时间。
    • 分解工作是有意义的,但学术写作还需要阅读、研究和思考,所以这种方式不是那么有效。
  • 每天写几页像是储蓄罐,而卡片盒则像是复利投资。

在大脑之外思考

  • 永久笔记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的思考,是与卡片盒内已有笔记的对话。
  • 大脑是一台能够「跳跃式得出结论的机器」,涉及事实和理性时,最好依赖外部系统。卢曼指出:不写作,就无法系统性地进行思考。
  • 卢曼说:卡片盒笔记不是思维过程的记录,它们就是思维过程本身。
  • 真正的思考需要外显化,尤其时以写作形式进行的外显化。
  • 卢曼:无论是明确还是隐含的想法,人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来标记差异、跟踪区别,只有当联系固定在外部时,它们才能为进一步的思考赋予意义和连续性。

告别死记硬背的学习

  • 记住很多东西也有坏处,即很难忘记事情,大量细枝末节的事情容易将重要的事情淹没。
  • 遗忘不一定是记忆的丧失,也可能是在自主意识和长期记忆之间竖起的一道思维屏风,心理学家称之为主动抑制。
  • 心理学家推测,我们把越来越多的信息添加到长期记忆中,存储强度,即存储记忆的能力在我们的一生中只会越来越强。
  • 提取强度就是用特定的「线索」触发特定的记忆,当需要的时候,通过策略性的思考回想起有用的信息。
  • 对学习真正有帮助的时将一条信息与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就像卡片盒中的笔记互相联系,刻意地建立这些联系以组成一个自我支持的网络。
  • 写作和学习的挑战在于理解,需要对所学的东西能够详细阐释。
    • 研究表明,若一个人掌握一条信息后,若能以更独特的方式进行阐述,那这种方式就能增强他对该信息的记忆。
  • 如何进行详细阐述
    • 1、对当前内容有足够的思考
    • 2、思考它对其他语境的意义
    • 了解其本质:将信息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 提出适当的问题将其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
  • 学会意味着理解,意味着跟已知的认知建立了联系。
    • 最好的科学家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研究还是教学,都是为了理解。
  • 大多时候知识是以模块化方式出现的,按主题和学科等分开,相互隔绝。卡片盒迫使我们做相反的事情,去阐述、理解和联系。
  • 太多的秩序可能会阻碍学习,刻意制造变化和对比可以促进学习。

将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

  • 写完永久笔记后,添加到卡片盒中
    • 1、添加到该笔记提及的笔记后面。
    • 2、将笔记链接添加到已有笔记上,或者反过来。
    • 3、确保可以从索引中找到新添加的笔记,必要时在索引中添加一个条目。
    • 4、构建心理模型的网络结构。

发展想法

  • 每个笔记都是双向引用系统网络中的元素,笔记的质量取决于这个网络。
  • 笔记不应该处于孤立的状态,卡片盒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百科全书,而是要作为思考的工具。

构建主题

  • 索引的作用:添加笔记后,确保它可以再次被找到。
    • 大部分笔记应该可以通过其他笔记找到,索引的作用只是提供笔记的入口。
  • 笔记之间的引用关系比目录与内容之间的索引关系要重要的多。
  • 当事先知道要找的是什么时才能只关注索引,而我们使用卡片盒的主要原因是——把大脑从记忆笔记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 构建某个主题的思考,应该放在笔记层级上——可以另外记一条笔记来暂时概括某一主题,若能从索引中链接到该笔记,则有了切入点。
  • 笔记关键词
    • 档案管理员的思维:那个关键词最合适?
    • 写作者的思维:用什么关键词可以让我在偶然间发现这条笔记?
  • 选择关键词是思考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让我们对笔记的阐释更深入。

建立智能链接

  • 四种引用(链接)类型
    • 提供一个主题概述的笔记上的链接。这类笔记上的链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主题是自然的发展的。
    • 用于记录相邻笔记所构成集群的概述。(使用软件时则不需要手动记录)
    • 指向当前笔记在逻辑上的前一条和后一条的链接。
    • 普通的笔记到笔记的链接。这类笔记到笔记间的联系就像社会关系中的弱连接——尽管它们通常不是首选求助对象,但往往可以提供全新而又有建设性的观点。
  • 建立链接不仅是对卡片盒的维护,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塑造内部结构,其又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以更有条理的方式进行思考。

比较、纠正和区分笔记

  • 使用卡片盒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将要添加的想法已经存在其中,与旧笔记进行对话有助于发现其中的差异,看似相同的想法有时会略有不同。
  • 构建对立面是产生新思想最可靠的方式。
  • 在旧笔记中加入新笔记,可以比较其中差异,不仅使其得到改进,还能暴露我们所读文本的缺陷。要弥补这点,作为读者,我们要格外挑剔,仔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将卡片盒作为思考的工具箱

  • 通过卡片盒,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存储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这是专家推荐的方式,也是「闪卡」背后的理念。
    • 卡片盒相对闪卡的优势是其中的信息并不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 用来理解事物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模型适用范围很广,所以有必要构建一个有用的思维模型的工具箱。
  • 查理芒格: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而是要对现实有良好、务实的把握。
    • 他主张在每一门学科中寻找最强大的概念,使其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 将思维模式结合,并将自己的经验附加在这些思维模式之上。
    • 脑海中应该有大量的思维模型,否则就有可能只看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即「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 事实必须在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才能派上用场。
  • 真正的智者不是只从经验中学习的人,而是能够通过扩展资源来理解事物意义的人。
  • 学习不应只是知识的积累,还应该试图建立一个可以收纳信息的理论模型和思维框架,这样的学习能够促进学习,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 学习、思考和写作应该令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这要求我们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做出质疑。
  • 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期记忆结构。
    • 关注想记住的东西。
    • 对要保存的信息进行编码。
    • 练习回忆。

将卡片盒作为创意机器

  • 好的想法都需要时间去积累。
    • 大多数时候,创新并不是突然实现的结果,而是循序渐进优化的结果。
  • 对事物达到熟练程度是发现事物内在可能性的先决条件。
  • 直觉并不是理性和知识的对立面,而是脑力活动整合和实践的一面,它依据的是我们的经验沉淀。

在卡片盒内思考

  • 比较、区分和连接笔记是写好学术文章的基础,但琢磨和推敲想法才是产生卓越文章的关键。
  • 抽象不应该是思维的最终目标,而是融合不同想法的必要手段。
  • 通过抽象和再具体化,才能将想法应用于独特的现实世界。
  • 我们的感知并非看到再理解,而是同时做这两件事。
  • 不断对比笔记,寻找整体图景中所缺失的部分。
    • 避免犯「幸存者偏差」的错误。
  • 试图提取有效的想法时,应知道那些已经被证明不起作用的东西。
  • 有时发现解决方案中的问题比只考虑眼前的问题更加重要,解决现有的问题不能引入更大的问题。
  • 很少有问题可以被直接解决,像数学中一样,重新定义问题并采用现有的解决方案。
  • 认真对待简单的想法。
    • 很多人都擅长把简单弄的复杂。
    • 简单的想法可以形成复杂的理论,但复杂的想法却做不到。

通过设限来促进创造力

  • 限制在每张卡片上只记录一个想法,这让自己尽可能做到精确和简洁,也便于重新组合笔记。
  • 每条笔记的信息量最好不要超过电脑的一屏。
  • 关于《选择的悖论》
    • 人们通常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择,但很多时候不用选择反而意味着更加自由。
    • 减少选择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自由,让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下、享受当下。
    • (选择是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
  • 研究表明,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受限的条件下更为活跃。
    • 科学实验需要在标准化的环境下进行;
    • 诗歌需要遵循韵律的限制;
    • 语言本身也是非常标准化的。
    • 二进制只有 0 和 1 两种状态,却开始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创造。
  • 清晰的结构可以让我们探索事物的内在可能性。
  • 结构和限制
    • 没有结构就无法对想法进行区分、比较和实验。
    • 没有限制就无法明白什么是应该追求的。

分享你的洞见

从头脑风暴到卡片盒风暴

  • 头脑风暴的历史悠久,但听起来仍然具有现代感,当有人对现有问题一筹莫展时往往会这么做。
  • 头脑风暴的劣势
    • 应当寻找重要有趣的想法,但大脑偏向于提取近期碰到的、有情感附加的、生动具体的想法。
  • 使用头脑风暴像是在预测哪些想法值得写,而使用卡片盒可以真切的看到值得写的内容。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 经科学证实,我们对已有的想法越熟悉,就会对新想法越开放。
    • 如果不熟悉已有想法,就很难看到它的局限性或错误之处。
    • 这要求我们根据新的经验和事实,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做出质疑。

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任务

当任务非常有价值时才能激励人们前进,当项目向更有前景的方向发展时,我们专注的时间将更长,也将获得更多的乐趣。

完稿和修订

  • 回顾写作的两个关键点
    • 一、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
    • 大纲类软件能帮助我们制定大致的结构,同时保持内容的灵活性。
    • 文章的结构是内容的一部分,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变化。
    • 二、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发挥卡片盒的真正威力。
    • 卡片笔记能对多个不同的项目产生帮助。

放弃做计划才能成为专家

  • 需要对计划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计划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时。
    • 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是个伟大的作者并没有帮助,但当想的是实现的步骤时却能提供帮助。脑海中应该有更现实的想法,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表现和积极性。
  • 帕金森定律——工作时预留再多时间都不会有剩余。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
    • 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会一直停留在脑海,而对于可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当能够看到终点时则可以加速解决它。

反复修改

  • 在修改草稿的过程中,最难受的是删除那些对论点没有帮助的东西,辛苦写了又删除确实让人感觉难受,如果不想那么难受就把它们转移到别的文档。这让我们修改草稿更容易。

养成习惯

  • 重点不在于养成思考所做事情的习惯,而是不断增加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做的事情的数目。
  • 目标可以决定我们短时间的行为,但我们近期的行为更多的由过去常做的事情决定。
  • 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而要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
  • 当阅读时就记下笔记,养成这个习惯后,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凭直觉做事,借助卡片盒这个外部大脑进行思考。